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商务旅行 商务旅行
布宜诺斯艾利斯_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zmhk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布宜诺斯艾利斯_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ŵ˹����˹
2.谁可以介绍布宜诺斯艾利斯?
3.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风继续吹向巴黎是什么梗
4.阿根廷主要有哪些港口?以及基本港?
5.阿根廷丨爱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10个理由
6.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历史沿革
����ŵ˹����˹
她是《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里的那个 “我”,是王子眼中的 “灰姑娘”,是穷人眼里的 “神奇女侠”。不过,她也是学者眼中阿根廷经济衰退的 “罪魁”。贝隆夫人究竟是谁?“身着昂贵的衣服和珠宝是有意为之,因为那显示了阿根廷穷人在贝隆将军领导下能够和我一样拥有那些东西。”——艾薇塔 · 杜阿尔特 · 德 · 贝隆
布宜诺斯艾利斯意为 “好天气”,却也有阴沉脸的时候,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的薄雾潮湿阴冷。不过,雾天参观墓地却非常恰当。即便氛围诡异,还是不少人聚集在市中心贵族墓地杜阿尔特家族墓穴门口,带着猎奇的心态观看与这个家族关系并不算太大的一位女性逝者的墓牌。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 “贝隆夫人” 艾薇塔。
随着 1976 年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发布,以及随后全球热卖的音乐剧,艾薇塔早已成为流行符号,甚至和切 · 格瓦拉一样成为阿根廷旅游纪念品上常见的头像。在真实世界里,贝隆夫人和阿根廷人发生了怎样的互动呢?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内艾薇塔涂鸦
“灰姑娘坐上了南瓜车”
艾薇塔死后的遭遇颇有悲剧色彩:原本 “列宁待遇” 的尸首神秘消失,十几年后在意大利一个陌生名字的墓碑下重建天日;随后尸首送还给身在西班牙的丈夫,最终却没有合葬,而是分居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两地,遥遥相望。
1919 年出生的艾薇塔是私生女。上层地主家庭的父亲抛弃原配,与艾薇塔的妈妈、一个马车夫的女儿生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几百公里外的小镇。没几年,父亲撒手人寰,艾薇塔 15 岁就独身一人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打拼,在不少剧院和**公司做演员打零工。
艾薇塔在大城市的第九个年头,一场军事政变推翻政府。由于军政府插手宣传事业,当时在广播业逐渐展露头角的艾薇塔认识了不少来自军政府的官员,其中有一位胡安 · 贝隆。
1945 年,在军政府中地位越来越巩固的贝隆意外被推翻,身为副总统、劳工部长和国防部长的贝隆惨遭流放。没几天后,成千上万被贝隆称为 “无上装者” 的底层工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巨大的压力令政变者屈服,贝隆得以重新出山。随后,贝隆和艾薇塔结合,来自小镇的 “灰姑娘” 成了 “第一夫人”。
关于那段故事情节,免不了有些争议。有人说,贝隆的两个政治盟友在政变后政府组阁的僵局中成功操纵政治,让贝隆出山;也有人(包括艾薇塔自己)表示,是她动员了那些 “无上装者”,导演了五月广场那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
第二种说法并非没有根据。当时,工商业得到初步发展的阿根廷面临新的社会矛盾。传统农场主组成的富裕阶级占据了阿根廷大量的财富;而偏远地区的穷人大量云集到首都成为产业工人。这些穷人渴望财富重新分配,渴望成功。这时,艾薇塔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同样来自底层,体会过同样的疾苦。对了,她还是那样美艳动人、充满魅力。
布宜诺斯艾利斯雷科塔墓地中的杜阿尔特家族墓地摆满献给艾薇塔的花
艾薇塔是贝隆的 “一条大腿”
当上 “第一夫人” 后,艾薇塔做了很多事情,成为阿根廷耀眼的明星,乃至于后世的记录者说:“在那段婚姻里,她才是那个男人,他才是那个女人。”
艾薇塔成为工会的实际领导者。她一方面推动政府制定劳工政策,另一方面通过由数百万人组成的劳工组织监督政府。或许艾薇塔很难吸引自己生父所属的上层社会注意,但工人们却对她倾注热情。她走访车间嘘寒问暖,每周定时接待工人诉苦,广施钱粮。这种方式甚至成了贝隆政府与底层民众沟通的主要方式。
事实上,被传统农场主阶层视作敌人的贝隆政府有两个支柱,一为军方、二为工人。换句话说,艾薇塔就是贝隆的 “一条大腿”。
当然,成为 “大腿” 也意味着不得不走 “脏路”。她成功排挤了工会原来的***,在重要岗位上安插自己信任的新人。例如,曾经贝隆曾居住公寓的看门人,虽然算不上工人,却成为工会秘书长。
艾薇塔博物馆中她与工人合影的照片
艾薇塔从阿根廷 “阔太太们” 和教会手中接管了慈善事业。她主持兴建养老院孤儿院、建设医院、赈济灾区。虽然反对派指责新建医院做不了手术、儿童村缺乏设施,但穷人们还是把艾薇塔视作保护人,在她刚去世时,甚至把她视作圣人,在内陆还有人修建神庙纪念她。
你还可以说,艾薇塔是个 “女性主义者”,在病榻上投出阿根廷女性第一张选票。她的确引导了女性获得投票权的运动,成为妇女党派的主席。她一方面呼吁女性经济独立,另一方面又呼吁她们坚守家庭角色。女性政治参与当然是社会的进步,这也意味着贝隆在 1951 年选举中几乎获得了全部 200 多万张女性选票。
对于贝隆来说,艾薇塔不仅仅是妻子,更是政治盟友,是民粹政府与底层民众交流最有效的管道。当然,艾薇塔也因此成为贝隆最大的心病。
爱 “第一夫人”,还是爱 “第一家庭”
“好天气城” 植物园和动物园交接的那个街区,一栋古典建筑在 2002 年成为艾薇塔博物馆。在这里循环播放的影像资料中,艾薇塔遗体回归阿根廷、接受大量民众吊唁怀念的场景令人动容。
艾薇塔死后,贝隆做了一件事情:把艾薇塔身上的那些头衔安到自己头上。这看起来无可厚非,却成了贝隆几年后被推翻的导火索。学者分析,贝隆最担心的是狂热支持者爱的是艾薇塔,而不是贝隆政权,因此他不信任追随艾薇塔的那些人,其中就包括那个曾经给自己公寓看门、深深爱慕艾薇塔的工会秘书长。
艾薇塔博物馆中她乘坐火车向民众招手的照片
跳出当时的狂热,也不管艾薇塔那些真假不明、褒贬不一的生平。她一定是一个拥有克里斯马的政治人物。政治学视野下的艾薇塔拥有两种不同的支持者。一类是为艾薇塔个人魅力折服,从而去仰慕她的超人品格、把她视为领导者的人;而另一类真实那些会把对她的爱慕附加到一个政权或一种运动上的人。
在第一种支持者眼中,贝隆永远达不到艾薇塔的地位。不少贝隆主义者因艾薇塔的个人魅力而来,对贝隆的支持也因为艾薇塔之死而渐渐消退。1954 年,贝隆下令暂停修建艾薇塔的陵墓,即是为了打破对艾薇塔的政治狂热,因为这种狂热已经对贝隆政权支持率开始起负作用。
在第二种支持者眼中,对艾薇塔的热情可以延伸到贝隆身上。在贝隆流放后,不少人坚持在 1957 年、1960 年和 1963 年选举中投空白票以示对贝隆主义的支持,这就显示了一部分艾薇塔的支持者继续坚守对曾经 “第一家庭” 的忠诚。
马克斯 · 韦伯曾经在论著中表示,政治人物的克里斯马很难传递给身边的其他人,或是继承者。艾薇塔活着时,曾经做过类似的努力,她在不少地方都宣扬自己对贝隆的服从和依恋,甚至把贝隆和耶稣相提并论。从结果来看,贝隆的魅力远没有自己妻子来得那么强烈、那么势不可挡。
现实点吧,“神奇女侠”
艾薇塔的一生充满了戏剧化的情节,而在学者眼中,戏剧化恰恰正是推动形成大众文化和民粹主义的重要源泉。凭借这种特点,艾薇塔那本自传《我的使命》还频频被引用;阿根廷粉红色的总统府阳台上似乎一直有她的影子在勾留;每次阿根廷足球队输球时也总有一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在球场上空悲怆地回荡。
然而,对那些美好的故事的憧憬,对史诗般的形象的迷恋,就像一针的充满青春和激情的精神***,不过是人类一种朴素单纯又偏执的情感罢了。而那个美好的 “贝隆时代”,或者干脆说是 “艾薇塔时代”,给阿根廷究竟带来了什么呢?
艾薇塔生前穿着的华丽服饰
1952 年,艾薇塔还没有去世,距离贝隆政权倒台还有几年时间。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出版的一份学术刊物就预言,在经济重回繁荣轨道前,阿根廷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境遇将不那么令人愉快。
贝隆上台的背景是阿根廷从农业到工商业发展转型的时刻,通货膨胀一直在增长,大量底层民众期待的是获得食物和提高工资。作为一个军人,贝隆除了艾薇塔代表的底层民众这一条 “大腿” 外,还有军方至关重要的支持。为了巩固军方的支持,贝隆只能不断给予军方和警察力量前所未有的优厚待遇。缺乏经济管理经验的新官员鼓动贝隆用继续拉高通货膨胀的方法获得财富维持统治。
事实上,贝隆身边不是没有懂经济的人。一位资深经济顾问当时极力反对向英国购买铁路,但这位顾问对艾薇塔持有敌对态度,不得已被迫辞职。之后,仅有相当于 60 亿比索外汇储备的阿根廷花了 25 亿比索做成了这笔铁路买卖。
当年的分析人士不客气地说,艾薇塔介入政务,很可能给了丈夫不少专业人士不会做出的建议。通货膨胀让贝隆政府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没有取得太大成效,再加上干旱,处在富饶农业区的布宜诺斯艾丽斯居然出现了食品短缺。
这似乎不是我们印象中美好的艾薇塔,不是那么当年阿根廷人心中天降的 “神奇女侠”。回归现实主义后发现,原来拉美哪有那么多魔幻。
谁可以介绍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拉普拉塔河南岸,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拉美第三大都会区。该城市为中南美最欧洲化的城市,阿根廷探戈发源于此,2007年被评为全球第三最美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风景秀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素有“南美巴黎”的美誉。这是一座美丽、清洁的现代化城市,街道宽阔整齐,到处绿荫覆盖,那些迄今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物,带有欧洲古典建筑艺术的浓厚色彩,既有哥特式教堂,又有罗马式的剧院和西班牙的庭院,让人不得不赞叹这座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多广场、街心花园和纪念碑为特色,是阿根廷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名胜众多,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七九大道、哥伦布剧院、五月广场、阿根廷总统府、女人桥、拉博卡等都很值得一游。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绿化面积非常的大,城市长年不脱绿装,高大的木棉树遍布全城,那些盛开的桃花和桔**的木棉花交相辉映,显得十分艳丽。碧绿的草坪和色彩斑斓的花坛伸展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每个角落,家家阳台上都摆满了青翠的观赏植物,这些盆栽花木,千姿百态,各具匠心,美不胜收。
哥伦布(科隆)剧院
哥伦布剧院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紧邻七九大街,与城市纪念碑遥遥相对,是一座专门上演歌剧、芭蕾舞剧和交响乐的高水平的剧院,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剧院之一。阿根廷人声称,在世界现有歌剧院中,哥伦布剧院拉美第一,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米兰剧院和法国巴黎剧院。
哥伦布剧院始建于1890年,1908年竣工,工期长达十八年。其间先后更换了三位设计师。1908年5月25日,哥伦布剧院正式启用,首演剧目为著名歌剧《阿伊达》。
剧院建筑沉稳但不失雍容典雅, 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从容大度与德国厚重以及法国优雅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内部装修广泛使用从意大利和西班牙进口的大理石和马赛克,更显得富丽堂皇。剧院内壁的浮雕、窗户玻璃彩绘等美伦美奂,大厅内陈设的雕塑、胸像神态惟妙惟肖,木器、瓷瓶等艺术珍品古色古香,特别是金厅四壁的24K镀金浮雕更加令人叹为观止。
主剧场拥有2500个坐席和1000个立席。观众席分为七层:一层池座(29.25米×32.65米),设632个宽敞舒适的座位;二层至五层均为包厢;六层和七层分别被称为“楼厅”和“天堂”,均为立席。“天堂”距地面的高度为28米。
剧场天顶悬挂着由600只灯泡组成的巨大吊灯。吊灯周围是阿根廷著名艺术家劳尔·索尔迪创作的巨幅环型壁画。舞台的面积(35.25米×34.50米)大于池座,可以旋转,便于迅速更换场景。音响设施设计巧妙,即使舞台上不用扩音器,演员的声音也能清晰均匀地传播到全场各个角落。
哥伦布剧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家自制戏装道具的剧院。在面积甚大的地下室设有服装、戏鞋、假发、布景艺术等车间。剧院藏有九万件戏装、二万双戏鞋、一万具假发、五百多个剧目的场景。
剧院有五个常设的演出团体 ,分别是歌剧院乐团、布宜诺斯艾利斯爱乐乐团、哥伦布芭蕾舞团、歌剧院合唱团和专门培养年轻独唱演员的高级艺术学院。
哥伦布剧院自建成至今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许多多著名的艺术家。大音乐家托斯卡尼尼、鲁宾斯坦、梅纽因、肯普夫,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萨瑟林以及许多优秀的乐团、芭蕾舞团等都在哥伦布剧院演出过。与此同时,剧院也培养了象里利亚娜·贝尔费奥雷、胡利奥·博卡等驰名世界的舞蹈家,从而使哥伦布剧院盛名日进。
圣马丁广场
何塞·德·圣马丁将军是阿根廷的民族英雄,伟大的解放者。他领导阿根廷人民进行了独立战争,为拉美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
圣马丁广场(Plaza Libertador Gral. San Martin) 坐落在首都雷蒂罗区。广场前身为马尔特广场。独立战争期间,圣马丁将军曾在这里训练骑兵。1878年2月25日,阿根廷人民在圣马丁将军诞生100周年之际,将这个广场命名为圣马丁广场。广场成不规则形状,占地面积为2.46万平方米,是布市最古老的广场之一。广场中间矗立着解放者何赛·圣马丁的雕像。它由法国雕刻家路易·约瑟夫·多姆(Louis Joseph Daumes)于1862年雕刻而成。圣马丁人像由整块铜雕刻而成,并呈马跃腾空之势,因此整个雕塑的重量都集中在马的后腿上,这正体现了雕刻家高超的技艺。
根据阿根廷的惯例,外国元首来访或大使递交国书之后,都要向圣马丁纪念碑献花圈。
方尖碑和七·九大街
为了庆祝布市建立400周年,1936年由建筑师阿尔贝托·普雷比施(Alberto Prebisch)设计,修建了这座方尖碑(Obelisco)。由于起初人们反对这个工程,1939年几乎被全部拆毁。2014年已成为布市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建筑。碑高67.5米。七·九大街(Av. 9 de Julio)(1810年7月9日阿根廷宣布独立)由北向南横穿城市,宽约140米,据称是世界上最宽的马路。
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Congreso)始建于1898年, 1906年初步落成并启用,1946年全部竣工。占地9000平方米,穹顶高80米。由意大利和比利时人设计,具有浓厚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
国会大厦与总统府相距1.2公里,对称地座落在五月大街的两端。大厦主要大厅有蓝厅、参众两院会议厅、宴会厅、迷途厅和贵宾厅。议会广场上的群雕是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的形象。
国会广场
位于国会大厦正前面,约占10个街区面积,是首都三大著名广场之一。广场两侧分别是伊里戈延大街和里瓦达维亚大街(世界上最长的街),与国会大厦以一街相隔。广场上矗立着著名的两届议会纪念碑(Monumento a los Dos Congresos),以纪念1813、1816年两届议会的立法工作成就。纪念碑由比利时人设计,其主体是一尊象征阿根廷共和国的雕塑:一名亭亭玉立的妇女手持一束橄榄枝,面前一名少男赶着一群马,马群站立在一处寓意拉普拉塔河及其支流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的水边。纪念碑前侧是一组音乐灯光喷泉,令人流连忘返。广场正中是独石碑,象征全国公路的起始点。此外,广场上还有“思想者“雕塑复制品等名胜。
博卡区与探戈街
博卡区(La Boca)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第一个港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量欧洲移民来到这里定居,其中主要是意大利热那亚人。这个地区以探戈、妓院和咖啡馆而著名,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探戈发源地之一。在这里,从食品口味到建筑风格都浓溢着地中海风情。
探戈街是博卡区最有代表性的一条街道。根据阿根廷画家金克拉·马丁(Quinquela Martín)的建议,把街两边的建筑粉刷成当地代表性的颜色,并命名为“小路”(Caminito,见注释)。街两边的墙壁上有许多阿根廷艺人的浮雕作品。1959年,政府将这条街道变成一条“步行街道博物馆”。让行人漫步期间,体验浓郁的艺术氛围。
注释:Caminito在西班牙文中是Camino(路,街道)的指小词,表示有亲切之意。
五月广场
五月广场(Plaza de Mayo)由亚松森代理总督胡安·德加赖(Juan de Garay)于1580年修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最早的中心地区。从1810年(阿根廷于这年5月25日宣布自治)起,成为国家举办所有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广场周围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玫瑰宫(总统府)和市政府属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建筑风格;原市政厅属殖民时期建筑风格;大教堂属新古典派风格。
1580年,胡安·德加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城堡。1810年起,建成总统府——玫瑰宫。1873年,萨米恩托(Sarmiento)总统将总统府粉刷成粉红色,因为它象征着各种政治派别的团结。红色是当时联邦派的颜色,白色是其反对派的颜色,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就成了粉红色。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风继续吹向巴黎是什么梗
历史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
1536年始建,后被印第安人所毁。1580年重建。1776年成为拉普拉塔总督辖区首府。 随着港口的开埠,发展成为潘帕地区大量牛皮、羊毛、 小麦等产品和西欧进口物资的集散地。1880年成为阿根廷联邦首都。1887年设布宜诺斯艾利斯联邦区。1910年发展成为铁路中心枢纽。50年代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工业布局和人口向郊区迅速发展。1970年联邦区人口达297.2万。卫星城镇的人口由1947年的 167 万猛增到1970年的538万,使大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口达到835万,占全国人口的36%,加入世界特大城市行列。
城市地位
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优越。邻近全国最富庶的潘帕农牧区,东连拉普拉塔河与大西洋相通,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城市人口集中,经济部门齐全,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一半。主要有肉类加工,面粉等食品工业和纺织、制革、机械、汽车、化学、造船、印刷等工业。其中食品工业和制革工业为传统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全国最大的贸易港。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人工港。年吞吐量约2600万吨,为南美洲最大港口之一。主要输出物有牛肉、谷物、羊毛、皮革、亚麻等;输入物有机器、钢铁、燃料和工业品。
全国最大的陆、空交通枢纽。铁路、公路呈放射状分布,并与全国各地相联系。有 2 个国际机场,埃塞萨国际机场辟有20条国际航线。市区内有 5 条高速公路,自市中心呈扇形向外延伸,与作为城界的高速公路帕斯将军大道连接。另有5条地下铁道,长36千米,年客运量达2亿人次。
作为全国最大文教中心,全市共有40多所大学,其中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1821年创办)最有名。另有还有许多图书馆、博物馆、科研机构以及体育场、剧院、影院、公园等文化设施和娱乐场所。也是全国出版中心和南美洲西班牙文书刊的出版中心之一。
城市以多广场、街心花园和纪念碑为特色。城市建设分老城区、新城区两部分。老城区以五月广场一带为中心。原街道都是呈直角相交,形成网格状街区。从1826年起,把五月广场为中心的第四条街道加宽。五月广场以北是繁华的商业区。中心区外围的新城区,街道已不再保持直角相交的布局。北区多法国式豪华建筑群;西区和南区为稠密的居民区;东南部为主要工业区;拉普拉塔河为休息娱乐区。巴勒莫公园占地1300公顷 ,内有设施优良的跑马场和世界著名跑道。
郊区卫星城镇职能分工明确,西部和西北部的城镇为人口稠密的工业区和住宅区,南部的城镇为重要工业区,北部的城镇为工业区。
16世纪前,这里居住着印第安部落。1536年1月,西班牙宫廷大臣佩德罗·德·门多萨率领1500人组成的探险队到达拉普拉塔河入海口,在河西岸潘帕斯草原的一个高地上建立居民点,并以水手保护神“圣玛丽亚·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名字命名。布宜诺斯艾利斯由此得名。1880年正式被定为首都。
编辑本段城市建设
布市享有“南美巴黎”的美誉。市内以街心公园、广场和纪念碑众多而著名。议会大厦前的议会广场,有纪念1813年制宪大会和1816年议会的“两议会纪念碑”,碑顶上手持花束的铜塑像是共和国的象征。其它各种青铜雕像和白石雕像难以胜计。城市建筑多受欧洲文化影响,至今还保留有几个世纪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风格的古代建筑。
布宜诺斯艾利斯有5个主要繁华区。1区以五月广场为中心,是政治和商业区。五月大街起于五月广场,止于西端的议会大厦广场。坐落在五月工场的总统府,建筑呈粉红色,庄重美观,通称“玫瑰宫”,是阿根廷建筑师普利迪阿诺·普埃伦东1856年的杰作。玫瑰宫前方是庄重的大教堂,修建于1723年,内有民族英雄圣马丁的墓。五月广场的中心屹立着一座金字塔型的纪念碑,塔顶上有自由女神塑像。这是为纪念18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田的五月革命而修建的。玫瑰宫对面的原市参议会是一座西班牙式的白色建筑,现为五月革命历史博物馆。五月大街的另一端是全国议会大厦,墙面的浮雕十分动人。与五月大街平行的有号称世界最长的里瓦达维亚大街。这一区内还有耸立着许多现代人的高楼大厦。世界著名的科隆剧院也位于这一地区,它被称为世界三大剧院之一,建于1908年。剧院建筑富丽堂皇,具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这里只演出歌剧和芭蕾舞剧。它不仅是一座有3600个座位的歌舞剧院,同时还是一所艺术学院,设有音乐、芭蕾舞、交响乐等艺术小组。剧院由市政府直接领导,设布总统和市长的包厢。称为圣特尔莫区的2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发源地和最早的港口。它反映了建城以来各个时期发展的特征,被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区内的纪念碑、教堂、雕塑、广场,甚至是一些餐馆和民舍都充满着神奇色彩,吸引着无数的旅游参观者。宁静的3区离拉普拉塔河很近。这里建有许多博物馆,还有被称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殖民时期建筑之精华的罗马大教堂。4区位于城南海滨,是意大利移民的集居地。这里保留着不少传统习惯。风光秀丽的5区又称为帕莱莫区。这里花草繁茂,湖水如镜,街道宽阔。尤其是玫瑰公园,在春天来时各种玫瑰竞相开放,色彩斑斓。区内的街心公园,建有许多著名的雕塑以及民族英雄纪念碑和解放共和国纪念碑。区内还有动物园、植物园。植物园占地7.8万平方米,拥有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
布市不仅是阿根廷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市拥有8万多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市的埃塞萨国际机场设备先进,海运航线可达五大洲。全国出口货物的38%、进口货物的59%在布港装卸。有9条铁路通往全国各地。市内有5条地铁。
阿根廷主要有哪些港口?以及基本港?
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了青奥会。青奥会是一生只能参加一次到的比赛,因为青奥会的选手年龄在14到18岁之间,而且每四年办一次。那一年,中国兵乓球队的孙颖莎和王楚钦,不但获得了混双冠军,还分别战胜平野美宇和张本智和获得单打冠军。
2024年奥运会在巴黎举行,孙颖莎和王楚钦刚好24岁,应该是运动员体能、经验都比较好的时候,大家希望他们能够跟18岁时一样取得好成绩,能够让“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风继续吹向巴黎”能够获得金牌。所以是一句祝福和加油吧。
阿根廷丨爱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10个理由
阿根廷主要港口: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布兰卡港和罗萨里奥港等也是基本港口。阿根廷全国有海港38个,内河港口25个。2010年港口吞吐量约1.4亿吨。重要港口有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布兰卡港和罗萨里奥港等。巴拉圭—巴拉那河道是阿主要内河航线,全长3302公里。
布宜诺斯艾利斯港的两大主要集装箱码头是Riodela Plata和Exolgan,2004年这两大主要运营商都配置了超巴拿马型桥吊。2005年10月,RiodelaPlata集装箱码头又从中国振华港机购置了多台集装箱桥吊,投资了3000万美元以增加堆场面积。
扩展资料:
布宜诺斯艾利斯港2005年吞吐量为1075173TEU,比上年下跌了5.6%,位居世界排名第八十位。由于2005年的吞吐量下跌了5.6%,布宜诺斯艾利斯港没有进入拉美加勒比海地区港口前20名。
为了增加集装箱吞吐量,阿根廷政府加大了港口的设备投资总额,以接卸超巴拿马型船只;而且,利用蒙得维的亚港的中转优势,增加中转货物吞吐量。
截至2013年底,全国人口约为4145万人,人口数量排在世界第31位。其中女性占比为51.06%,男性占比为48.93%。人口密度较低,约为15人/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阿根廷
百度百科-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历史沿革
文 / 宁曾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最吸引人的拉丁美洲城市之一。爱上这座魅力之城,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这里,有太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有人说,河流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孕育生命,滋养文明。而滋养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河流,便是位于阿根廷与乌拉圭之间的拉普拉塔河,其名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白银之河”,是世界上河口最宽的河。
拉普拉塔河是探戈的摇篮。19世纪,探戈在此诞生,融合非洲、本土高乔和土著文化,再加上欧洲和中东移民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在布宜,从闹市街头到精致剧场,处处都有探戈的踪迹。探戈剧院提供精彩的现场乐队演奏和探戈表演。最知名的探戈秀还包含晚餐,可以在观看表演之前,享用美味的阿根廷烤牛肉和各色国际佳肴。
大的剧院在场景、服装上都比较高档,歌手、舞者、乐队阵容较大,是十分精致的演出。小一些的酒吧则别有一番情趣。
曾去过一家小型探戈秀酒吧,舞台不大,可以坐得很近,一边喝着被誉为“舌尖上的探戈”的阿根廷马尔贝克红葡萄酒,一边欣赏精彩绝伦的探戈表演。乐声中女舞者雪白的大腿在眼前快速飞舞,交叉重叠,真正的狂野性感,展现了探戈的原始本色,有着大剧场华丽的舞台所感受不到的情趣。
有些剧院会为看秀的客人提供免费探戈课,可以跟老师学个基本步。布宜很多地方都提供探戈舞教学,来到探戈的发源地,无论如何也得跳上一曲激情之舞。
在布宜,空气中都散发着足球的味道。球场、咖啡馆、街头……对足球的痴狂无处不在。在这里,你能感受“世界上最激烈的运动经验”——博卡青年队与河床竞技俱乐部的“超级经典赛”。这两支球队是阿根廷最重要的足球俱乐部,每次对决都能让全阿根廷乃至全世界的球迷们疯狂兴奋。
阿根廷**《谜一样的双眼》中,有一句台词这样形容对足球的激情:
阿根廷人对足球的热爱是无与伦比的。他们不会问你喜不喜欢足球,看不看足球,他们会直接问你,支持哪一支球队。每个人都有自己支持的球队,就像血型、星座那么自然。
布宜被称为“不睡的城市”,夜生活丰富。酒吧、迪吧、舞厅、夜店,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一周七天营业。无论是十几岁的年轻人还是成年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园,通宵狂欢至日出。在布宜,夜晚12点钟以后你还可以在餐厅吃晚餐,凌晨3点钟正是热舞之时。夜未央,酒正酣,欢乐无尽。
阿根廷人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就是通宵跳舞。除了朋友聚会,生日会、婚礼之类的庆典通常也是晚上11点开始,12点吃饭,1点钟以后开始跳舞,跳到5点钟左右,太阳出来才散场。年轻人体力好,有时候不愿散,便一起去吃早餐。
Hola, hello, bonjour, ciao, olá……西班牙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布宜是移民“新世界”的忠实体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俄国、日本、中国、巴西、秘鲁等各国风格的建筑混搭在一起,使这座城市具有一种令人兴奋的独特光彩,在建筑、菜肴、人们的言行举止等方方面面展现出来。
布宜是拉丁美洲最欧化的城市。不少以欧洲为场景的**到布宜取景,因为这里看起来跟欧洲太像了。大部分的阿根廷人都是欧洲移民后裔,一方面保持着欧洲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底蕴,一方面又兼具了拉丁民族的热情奔放。文化的交融使这座城市更加风情万种。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全球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
在这里,许多本地服饰品牌和独立设计师的设计都相当不错。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产品有手工牛皮制品。阿根廷的畜牧业发达,牛皮质量很好,所以很多真皮制品,如皮衣、皮包、牛皮地毯等。
此外,还有许多古董、手工艺品集市,各色宝藏有待行家鉴赏。有时间的话,慢慢逛,细细淘,说不定就能有惊喜的发现。
自十九世纪开始,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来到布宜,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家乡的美食,形成了布宜多样化的菜肴,如西班牙菜、意大利菜、德国菜以及周边国家的菜肴。在拉丁美洲50家最好的餐厅榜单上,布宜就有八家餐厅上榜。
来了布宜,一定要尝尝烤牛肉,布宜披萨,Empanadas大饺子,甜牛奶酱冰淇淋,甜馅饼,美味烤油条,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经典饮品——马黛茶。
现任罗马教皇方济各是阿根廷人,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戈利奥。他出生于布宜弗洛雷斯区,1997年担任天主教布宜诺斯艾利斯总教区总主教,2013年3月13日获选为教宗,成为首位出身于拉丁美洲、南半球与耶稣会的教宗,也是继额我略三世后1282年以来首位非欧洲出身的教宗。
布宜现在已有一整条宗教旅游路线,方便虔诚的信众们认识教宗方济各生活、成长的地方,如他的故居,他上过的幼儿园、小学,以及小时候跟小伙伴们玩耍过的街心公园等。
若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布宜是个好地方,不仅有无数的天主教教堂,还有犹太教堂、基督教教堂、清真寺、佛教和印度教寺庙等。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拉美文化名城,阿根廷人均阅读量、人均拥有书店数均位居世界前列,有两百多家剧院及一百多间博物馆。
繁华的科里连特斯大街是布宜剧院黄金时代的见证。市中心的科隆大剧院,建成于1908年,是世界闻名的歌剧院,也是全球音响效果最佳的剧院之一。
布宜的菲莱德亚多装饰艺术色彩丰富,别具一格,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宜是街头涂鸦艺术的天堂。各种色彩绚丽、天马行空的画作令人脑洞大开,惊叹不已。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涂鸦壁画“金克拉的归来”,由阿根廷画家赛加多利制作,覆盖面积达2000平方米,以纪念阿根廷著名画家金克拉·马丁。
在布宜,处处是艺术,无论墙壁还是餐巾纸,都能成为艺术家挥洒灵感的画布。
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语中是“好空气”的意思。城市街道两旁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还有许多街心小广场、步行街,适合散步。近年来,政府专门修建了自行车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
布宜有100多个公共绿地空间,其中有一个环境保护区,面积为350公顷,是许多跑步者、游客、年轻人和环境专家的聚集之地。
在布宜街头漫步,拿着相机记录生活的瞬间,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阿根廷人非常热情好客,问好和告别都行贴面礼,喜欢交朋友。马黛茶是友谊的象征,三两好友聚在一起,用同一根吸管,共饮一杯茶。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接受了马黛茶,喝一轮下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迅速贴近。
布宜人喜欢跟朋友一起喝咖啡、聚餐聊天。阿根廷还有专门庆贺友谊的节日,每年7月20日是朋友节,好友之间会互相问候、赠送礼物、聚餐聚会。
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有许多精彩之处,文艺的、神秘的、另类的……丰富多样,绚丽缤纷,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她,为她沉醉。
1516年以西班牙名义探险的水手Juan Díaz de Solís,是第一个到达拉普拉塔河的欧洲人,因其在现今乌拉圭受袭身亡而终止。1532年2月2日,Pedro de Mendoza率领的西班牙远征队用“Ciudad de Nuestra Señora Santa María del Buen Ayre”(译为“圣母玛利亚和顺风之城')首次命名布宜诺斯艾利斯,该城坐落于现今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南部。1541年因为常年遭受土著攻击,欧洲定居者不得不放弃该城移居他地。 布宜诺斯艾利斯早期发迹于贸易,17至18世纪大多数年间,西班牙殖民者强制要求所有与欧洲贸易必须通过秘鲁利马,便于其征收税利;该计划严重损害布宜诺斯艾利斯贸易商的利益,也导致了当地的走私业盛行,同时不可避免培育了对西班牙殖民当局的仇怨。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由鉴于此,于18世纪晚期做出来意味深长的决定:终止该贸易政策并宣布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港口;葡萄牙港口波尔图遭英军占领也加速了对通过大西洋航路的贸易需求。然而国王安抚修正的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部分精通法国大革命理论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对脱离西班牙的独立活动越发渴望。在英军入侵拉普拉达地区的行动中,两次英军攻击布宜诺斯艾利斯均由当地民兵击退;最终当地西班牙裔市民趁西班牙忙于半岛战争和一周的和平示威后于1810年5月25日,驱逐西班牙总督并建立临时政府。现今五月二十五日为阿根廷国庆日(五月革命日),正是从西班牙独立是在1816年。
历史上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崇尚自由和自由贸易理念的首善之区,特别是与宣扬保守天主教方法治国的西北地方相比而言。19世纪阿根廷关于集权者和联邦者爆发的冲突大多数源于以上分歧。五月二十五革命后,一群军人特使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各省争取支持,大多数使团流于暴力冲突,该事件也加剧了首都和地方的关系紧张。
19世纪中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2次海军封锁:1838至1840年遭法国包围;1845至1848年遭英法联合远征军封锁;两次妄图使布市屈服的包围均以失败告终,外国强权也放弃了其要求。 19世纪绝大多数时期,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政治地位仍是敏感议题。虽然其已为阿根廷首都,1853至1860年为脱离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首府,但是该议题仍不断引发战争直到1880年阿根廷联邦政府最终宣布其归联邦直辖并为联邦政府组成部分,市长由总统任命。除了潘帕斯草原赋予的财富外,19世纪下半叶的铁路建设也便利了市内工厂的原材料运输,增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经济实力。作为新兴的多元文化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也与欧洲强国的首都相比高低,科隆剧院跻身世界顶尖歌剧院。1880年至1940年城市修建了其主要大道,南美当时的最高建筑和首条地铁系统。
192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欧洲,阿根廷其他地区和周边国家移民者趋之若鹜的目的地。由于受2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大批农场主和农民移迁到都会区外围,造就了第一批贫民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阿根廷作为富裕之地的形象形成反差。1914至1935年,该市人口由一百五十万人猛增至三百五十万人。与欧洲移民者所秉持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所不同,遭剥夺了政治参与的当地新定居者拥有基本社会保障,之后发展为庇隆主义。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庇隆主义发展的摇篮
于1945年10月17日近于神话般在五月广场爆发的示威活动,大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工人阶级从那时起是庇隆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五月广场也成为许多阿根廷政治事件爆发地和示威地。1955年6月16日,五月广场爆炸的海军炸弹碎片导致364平民丧生(见五月广场炸弹事件),该事件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唯一一次遭受来自空中袭击,也导致了三个月后军人推翻庇隆政府(见阿根廷自由革命)。
70年代,一系列左翼革命运动(E.R.P,F.A.R.)和由在胡安·庇隆死后成为于1974年阿根廷总统的伊丽莎白·庇隆所支持的右翼团体三角A间的冲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不断爆发。
由Jorge Rafael Videla领导的1976年政变,使该冲突升级为“肮脏之战”,约三万人死于军事政府统治期间;由受害者母亲发动的静默游行成为了那一时期阿根廷有名的受难意象。
独裁统治导致了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高速公路计划搁置,虽然该计划设计穿越居民区,当时只有预订的7条中的三条动工,其中的两条没有安装隔音设施和设计沿途景观,仅仅简单的跨越既有高速路穿越街区;除了高效的建设和实际效能外,高速路的伴生问题至今依然困扰着有关街区的居民。
教皇保罗二世曾于1982年,因福克兰战争的爆发并于1987年二度访问该市。
1992年3月17日,发生了29死、242伤的以色列使馆爆炸案和1994年,拆除多栋犹太组织的大楼致死85人事件。
依据1993年一项协议,阿根廷宪法修改后赋予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自治权,并终止总统任命市长的权利;1996年6月30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选出了首任民选市长。
2004年12月30日在República Cromagnon夜店发生的致196死的火灾是阿根廷非自然灾害死亡之最。
好了,关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布宜诺斯艾利斯”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